全站搜索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

在 ICT(In-Circuit Test,在线测试)中,PCBA 的植针率(即探针与测试点的有效接触率)直接影响测试准确性和效率。提升植针率需从设计优化、探针管理、治具维护、PCBA 质量控制等多维度入手,具体措施如下:

一、PCB 设计阶段:优化测试点布局

测试点的设计是提升植针率的基础,需从源头避免接触障碍:

测试点尺寸与间距

测试点直径建议≥0.8mm(最小不小于 0.6mm),确保探针针尖(通常直径 0.3-0.5mm)能稳定接触。

测试点间距≥1.27mm(50mil),避免探针之间干涉或短路,尤其避免与周边元件(如电阻、电容、连接器)间距过小(建议≥0.5mm)。

测试点位置避开遮挡

避免将测试点设计在高元件(如连接器、电感、BGA 周边的立式电容)下方或阴影区,防止探针被元件阻挡。

大尺寸器件(如 BGA、QFP)周围预留≥2mm 的 “无遮挡区”,确保探针可垂直下针。

测试点类型选择

优先使用独立圆形焊盘作为测试点,避免使用元件引脚(如电阻焊盘)兼做测试点(易因元件高度或焊锡量导致接触不良)。

测试点表面处理选择沉金(耐磨、抗氧化)或镀锡(成本低),避免 OSP(有机保护剂)氧化后导致接触电阻过大。

二、探针管理:确保探针性能稳定

探针是接触的核心部件,其状态直接影响植针率:

探针选型匹配

根据测试点尺寸选择探针针尖直径(如 0.8mm 测试点对应 0.3-0.5mm 针尖),避免针尖过大导致无法接触或过小导致接触面积不足。

针对不同测试点硬度(如 PCB 焊盘、金属化孔)选择探针材质:普通测试点用钨钢探针(耐磨),软质镀层用铍铜探针(避免损伤焊盘)。

探针弹力需匹配 PCB 厚度和测试点压力需求(通常 30-100g):弹力过小易接触不良,过大可能压塌测试点或导致 PCB 变形。

定期维护与更换

建立探针磨损标准:当针尖出现变形、镀层脱落、针尖直径磨损≥20% 时,强制更换(通常每测试 5-10 万次检查一次)。

定期清洁探针:用专用清洁剂(如异丙醇)或超声波清洗,去除针尖残留的焊锡渣、油污或助焊剂,避免杂质阻碍接触。

三、测试治具(针床)设计与维护

治具的精度和稳定性是植针率的关键保障:

治具定位精度优化

采用高精度定位销(公差≤±0.01mm)与 PCB 定位孔匹配,确保 PCB 放置后测试点与探针位置偏差≤0.1mm。

治具底板(针床)选用刚性材料(如铝合金、电木),避免长期使用后变形(变形量需≤0.05mm/m),确保所有探针高度一致。

探针安装与校准

探针安装时确保垂直于 PCB 表面(倾斜度≤1°),避免因角度偏差导致针尖偏离测试点。

定期用激光校准仪检查探针坐标,对比 PCB 设计文件,修正偏差超过 0.1mm 的探针位置。

治具清洁与防护

每次换班或测试 500 块板后,清洁治具表面(尤其是探针周围),去除锡渣、灰尘等异物(异物可能垫高 PCB 或阻挡探针)。

在治具边缘加装防尘罩,避免测试过程中杂物掉入针床。

四、PCBA 生产质量控制:减少测试点缺陷

PCBA 本身的缺陷会直接导致植针失败,需控制以下环节:

测试点焊接质量

避免测试点焊锡过多(形成 “锡球”)或过少(焊盘裸露),焊锡量以覆盖测试点面积的 60%-80% 为宜,确保探针能穿透焊锡层接触焊盘。

禁止测试点虚焊、焊盘翘起(剥离 PCB 基材),此类缺陷需在 AOI 或首件检验中剔除。

PCB 平整度控制

PCB 翘曲度需符合 IPC 标准(≤0.75%),避免因弯曲导致局部测试点与探针无法接触(可在治具中增加支撑柱辅助找平)。

测试点无氧化 / 污染

焊接后避免测试点接触助焊剂残留、指纹或氧化层(可通过清洗工序去除杂质,存储时用防静电袋密封)。

五、测试过程参数优化

压合压力调整

根据 PCB 厚度和元件分布设置合适的压合压力(通常 5-15kg),确保 PCB 与探针充分接触但不变形。可通过 “压力测试” 验证:逐步增加压力,记录植针率最高时的压力值作为标准。

测试程序校准

首次测试前,用 “打点测试” 验证探针与测试点的对准性:通过治具打点在 PCB 上,检查印记是否完全覆盖测试点,偏差超 0.1mm 时修正程序坐标。

总结

提升 PCBA 植针率需贯穿 “设计 – 生产 – 测试” 全流程:设计阶段确保测试点可及性,生产阶段控制测试点质量,测试阶段通过探针、治具维护和参数优化保障接触稳定性。通过系统性排查(如统计植针失败的测试点位置,分析是设计、探针还是 PCB 质量问题),可针对性解决瓶颈,将植针率提升至 99.5% 以上。

上一篇: 下一篇:

相关推荐

  • 汽车电子EMC测试标准有哪些

    384

    在汽车电子领域,EMC(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, 电磁兼容)测试标准是非常关键的要求,用来确保电子零部件在整车环境下既不会产生过度的电磁干扰,又能抵抗外部干扰。主要分为 整车标准 和 零部件/子系统标准 两大类。 ...

    查看全文
  • 什么是ICT测试,有哪些测试要点

    1737

    ICT(In Circuit Test ,在线电路测试 )是电子制造行业常用的电路板静态测试手段,借助专门测试设备,对电路板上元器件及电路连接进行检测 ,具体介绍和测试要点如下: 一、ICT测试介绍定义:利用测试机、测试治具(如针床 ),接触电路板测试点,施加电压、信号...

    查看全文
  • AOI和首件检测的区别

    716

    在SMT(表面贴装技术)生产制程中,AOI(自动光学检测)和首件检测是两种不同的质量控制手段,在检测阶段、技术原理、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。以下是具体对比: 一、核心定义与技术原理 AOI(自动光学检测) 定义:通过光学摄像头对PCB(印刷电路板)上...

    查看全文

0